2013-03-19

乱写---The dark side of preschool: Peers, social skills, and stress

网上看来一篇报道的推荐,瞎写一下自己看完的总结和感想。文章原文在:The dark side of preschool: Peers, social skills, and stress

看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是nothing new,里面说的基本都是已经有过的理论啊。不过还是总结一下。文章里说,有研究表明,早上preschool的小孩相对有behavior,disciplinary问题的可能性大一些。还有研究表明,这个center care对孩子行为负面影响的力度在不同种族之间有差异,跟孩子在center care待的时间长短也有很大关系。但是这个影响的程度和孩子长时间远离父母似乎没关联。因为同样是远离父母,nanny care、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在disciplinary方面的问题就没有那么大。研究的解释是,center care环境,一对一的关注太少,孩子很难attach到某一个大人身上。非center care环境中(就是人类发展长时间的孩子在大人身边长大的环境),孩子在同大人交流的时候,经常能得到及时的positive feedback,比如好的行为得到表扬,坏的行为得到纠正。Center care环境中,孩子更多的是和其他的孩子之间的交互,这种feedback就很少。在center care长大的孩子一般academic都要相对强一些。孩子多,交互就有竞争,孩子们的压力就大,从preschool开始孩子的stress factor就高一些。这个也可能是孩子行为问题的一个contributor。

这些能说明问题出现在center care这个事物本身么?Not necessarily。北欧某国(不是挪威就是瑞典,反正我早发现美国人很崇拜北欧国家)的研究发现,负面影响完全没有美国这么大。这个almost positively can be attributed to北欧的preschool体系要比美国的好很多,比如更高的teacher-student ratio。比如玩的多一些等等。反正在美国,preschool还是个新兴事物,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然后后边有what parents can do。选center care需要关心的地方,这个我觉得是最基本但是效果不一定最大的地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maternal sensitivity。这个不一定非要maternal,主要是对孩子要warm and supportive。我在另外一本书里曾经看到一个试验,研究者通过观察白鼠妈妈和孩子的交流发现,幼鼠时期得到更多来自妈妈的linking and grooming(LG)的白鼠长大以后更自信,更social。接着说这篇文章,体会作者的意思,孩子虽然大多数时间在daycare,但是家长不要被这个所谓早上幼儿园的孩子有纪律问题吓倒,家长还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地方。不仅是真对上幼儿园的孩子,其实所有的孩子都一样。Maternal sensitivity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绕回来说我的想法,其实养孩子的时候所有这些东西就象家长手里的一副牌。拿到一把绝好的好牌,同花大顺的机会很少。大多数人都是有好牌有坏牌,就看当父母的怎么打。养孩子还有一个好处,孩子比我们想像的要resilient的多。受了天大的挫折,给几个甜枣人家就顺利成长。拿一幅臭到家牌的机会在养孩子这件事上根本没有。而且人家孩子还能进步还能给大人反馈。到一定程度,人家变成深蓝能自己出招了。

所以,文章看完了,研究结论大概明白了,就没必要当书呆子父母。体会精神,记得自推,多关心孩子,少吼少推就可以了。

2013-03-12

最近孩子看的一些Non Fiction--Science

Exploring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Creatures
http://childsworld.com/series/3073-exploring-dinosaurs-and-prehistoric-creatures 

这套书真的是孩子自己找来的。上了K,学校每周有一个小时的library时间。每星期的这一个小时居然是小子最喜欢的课。开学没有几个星期,有一天儿子回家就高高兴兴地宣布:“Mommy, I have something to show you! Come quickly!”那个激动劲儿,我还以为得了个奖状回来呢。结果,书包里掏出来的是一本书!还是一本讲恐龙的书!我家里书架上那些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恐龙书还少吗?

不过人家自己找的书,不能打击积极性啊。硬着头皮念吧。念了一两本就发现,这套书真的不错。首先和儿子从小常看的dino books不同,这套书一本只讲一个动物,相对那些恐龙百科介绍的要细致深入的多。每本书六到七个章节。第一章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开始的,很多其实是根据某一个发掘现场的情景发挥出来的。小故事,一点紧张情节,孩子一下子就被带入到书里去了。后边的几章,会讲到这个动物的习性,生活时间,特征(身高体重都用英制和公制表出来)。同时也介绍一些被发掘的过程,古生物学家做推断的理论依据,动物生活时期的地质地貌气候等情况。对一些比较著名的古生物学家也做了介绍。书里面用到的比较难一些的词汇,动物部位、名称等很多词会有注音,后边还有Glossary解释。除了Glossary,Appendix里还有How to Learn More,Geological Time Scale,和Index。虽然是Juvenile的书,但是一点不缺乏科普读物的严谨。喜欢恐龙的孩子一定会爱上这套书的。

几个月来,从妈妈读过渡到孩子自己读,从一星期一本到一天一本,孩子已经完全独立阅读。慢慢的也开始读其他的prehistoric动物了。因为儿子对那些不象恐龙那么熟,生字显得多起来,也慢慢的学会了查字典。还是因为这套书,我们终于在图书馆学会了怎么找喜欢适合的nonfiction books。收获好大。

Eclipses: Nature's Blackouts
这本书说实话,beyond a kindergartner's understanding level。所以书拿起来,也是我给读的。

第一章,作者介绍了古代各个国家的人对于日食月食的恐惧、猜想与传说。还有自然界动物对于这一现象的反应,更加深了古人的恐惧。胆小的孩子听了,也很紧张的说:“妈妈,这本书太吓人了。”我当然没有放弃这么一个给孩子讲学习科学的重要性的机会,这是后话。

第二章,书里就用电灯,小朋友和一只小狗做例子,配图讲解了光,影子,和eclipse的关系。讲的很清楚,很明白,但是6岁的孩子还是有点疑惑。这里面涉及了近大远小,不同大小物体里光源的相对位置远近造成的不同效果等。

第三章,开始讲solar eclipse(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发生日食时地球太阳月亮的相对位置。我们一边念,孩子一边问问题。这时候我才有点明白他在疑惑什么了。原来,他的理解还是停留在地球月亮自转共转那些情况上,所以他其实孩子犹豫eclipse和黑白更替的关系。

第三章讲到一半,孩子就等不了我有空才能给他念书了,开始自己看起来。一直到看完这本书他都没有再让我读过,所以这本书后边的几章具体讲了些什么我就不太了解了。但是他问过我的一些问题让我觉得他确实开始理解了,特别是有一些问题还是我从来没有想过的。比如一开始他会问:“为什么书上说经常有月食出现,可是我从来也没有看到过?”看到月食变化的图,他还以为是说new moon,full moon。到后来,他会指着书上的图来找我确认,如果日月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变了,会不会看到不同的情况?地球不同地方的人看到的也不同?

其他

其他最近看的比较多的,一个是National Geographic Readers。这套书很简单,内容也基本就是facts。其实好多类似的书他都不看了,孩子一直喜欢这套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基本每页都有一些他认为的funny joke。比如:What does the Pacific ocean say to the Atlantic ocean? Nothing, it just waves...What's a lizard's favorite movie? The Lizard of the Oz...

另外一套The Snake Discovery Library其实和Exploring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Creatures的思路很象。一本书讲一个动物,格式是目录,基本一页一个topic,住哪儿,长什么样,吃什么,等等的习性、特点,然后Glossary和Index。不过这本书内容要简单的多就是一页图一页字的基本facts。当然比单一的一本试图讲所有snakes的书要更细节一些,从简单记动物名字过渡过来的小朋友看,感觉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