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啃完了这本书。不认识的字,不知道的背景细节太多。看到一半,我就果断地用另外一个借书证又去图书馆排队了。
一开始读,就被砸了一下。书里写到:
And so the great American saga, as taught, excludes the very pertinent fact that after 1630s, less than half came to Massachusetts for religious reasons.
......
In the most literal terms, as we shall see, British colonies promoted a dual agenda: one involved reducing poverty back in England, and the other called for transporting the idle and unproductive to the New World.
说好的坚持宗教信仰反对迫害追求自由呢?把这个当个新闻似的跟娃说,结果小子一点头说,“我知道啊!”然后开始讲indentured servants。。。听着听着我也想起来了,这些事情我也知道啊。只不过,流浪汉死刑犯脏兮兮满街乱跑的孤儿卖身为奴到一个不宜居的地方,还不一定活得下来;活下来的也不一定能摆脱佣人身份取得自由,说不定欠钱太多死太早把老婆孩子都搭进去了;万一有个把取得自由的什么财产都没有只能当佃户,生活还没有以前的时候好。。。。。。还是pilgrim们更让人敬仰,founding father们的故事更励志。
读到大萧条时期,读到Tugwell的Resettlement Administration和suburban planning,我突然想起来八几年曾经特别流行的亚科卡传。第一次对大萧条有印象,是因为那本传记里面写的,亚科卡的父亲(还是祖父?)靠开餐馆带领全家度过危机,然后很有智慧的结语给孩子们讲人总是要吃饭的,所以餐饮业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坚持下去。关于大萧条,每次我都还能想起来另外一件事。胡佛水坝就成典礼本来定的下午2点(当地时间,西部时间),结果当时的内政部长Harold L. Ickes把时区搞混了,忘了三个小时的时差,给总统订了东部时间2点的radio address,所以仪式只好提前到当地时间上午11点举行。大萧条啊,就这么华华丽丽的在我印象里变成了花絮,有成功人士(亚科卡和他父亲)、有伟大的总统罗斯福、有解决危机的办法(开餐馆、上大项目、解决就业)、还有幽默笑话。。。。。。大萧条惨不惨,当然惨啊。不过有了这些花絮,有了这些名人,那么艰难困苦下能够坚持过来,成就Personal Legend,历史一下子就有血有肉了,也一下子就浪漫起来了。大背景的事,好像也就不记得了。
还有一小段讲到当年Brown v School Board之后阿肯色小石城学校desegregation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是阿肯色州长和艾森豪威尔总统对峙。州长先派州国民警卫队拦着学校门口不让进。总统只好派出101空降师护送。视觉冲突得特别适合上新闻照片上电视。其实,小石城当时还有两所新高中,一所在黑人区一所在富人区。被选中开启黑白合校先河的,不是这两所里面的一个。而是所谓working class聚集的Central High。州长Faubus在事件中做了一个姿态,虽然得罪了上层人士,但是之后又连任四次,在阿肯色从头到尾一共做了12年的州长。。。。。。同样还是阿肯色,昨天刚刚看到新闻,一个州议员最近提了个法案,要求在公立学校(public school district and open enrollment public charter school)全面禁止Howard Zinn的作品和有关他的材料(authored by or concerning Howard Zinn)。这个Howard Zinn被禁了好多次了吧?不同的地方(大多数好像是南方州)不同程度(一本还是所有书)的禁或者试图禁,不管是普通批评者说的biased,还是更愤怒的"anti-America, execrable, anti-factual",其实不过是因为他off regular / common script。
White Trash这本书也很biased。But ideology and rhetoric aside, it helps to read 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